豪豬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,飼料來源廣,飼料成本低。在野生條件下,主要取食以植物的塊根,同時也取食果實、種子等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,用于養殖豪豬飼料種類主要有禾本科籽實類飼料、塊根類飼料、果蔬類飼料、糠麩類飼料、餅粕類飼料、動物性飼料、礦物質飼料及添加劑飼料等。
一,豪豬的飼料種類
1,籽實類飼料
在豪豬日糧中,常用的禾本科籽實類飼料有玉米、小麥、大麥、稻谷、高粱等。這類飼料含有豐富的淀粉,是豪豬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,但必須加工成粉,并煮熟,這樣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消化率。
2,根類飼料
在豪豬日糧中,常用的作物塊根類飼料有紅薯、土豆、芋頭等。這類飼含有豐富的淀粉,也是豪豬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。在給豪豬投喂塊根類飼料前,應將其洗凈、涼干。
3,蔬類飼料
在豪豬日糧中,常用的果蔬類飼料有南瓜、西瓜、冬瓜、香瓜、甜瓜、黃瓜、萵苣、藍頭、白蘿卜、胡蘿卜、大白菜、小白菜、菠菜、油菜、大頭菜、紅薯秧等。
4,糠麩類飼料
糠麩類飼料屬于稻谷、小麥加工副產品。如麥、米糠,此類飼料含粗纖維較高,能量低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礦物質磷,但鈣含量少。
5,餅粕類飼料
餅粕類飼料是豆類及含油的籽實榨油后的副產品。包括大豆餅、大豆粕、花生餅、花生粕、葵花籽餅、葵花籽粕、菜籽餅、菜籽粕等。
6,動物性飼料
動物性飼料是動物體及動物體食品加工的副產品,如魚粉,肉骨粉,羽毛粉等,它們通常會含較高的蛋白質和其他多種營養成分,是豪豬飼料蛋白質的來源之一。
7、礦物質飼料。礦物質又稱為無機物或灰分。在豪豬日糧中,應添加適量的骨粉、石粉、蛋殼粉、貝殼粉、磷酸氫鈣等,以增加機體鈣、磷成分。
8、添加劑飼料。為完善日糧的生物學價值提高飼料利用效率,促進動物長發育,則在豪豬的配合飼料中加入各種微量成份。
二,豪豬便秘的防治方法
1,病因
便秘是因飼料搭配不當,脂肪含量不足,或因飲料質量低劣,不易消化,或因飲水不足或缺乏運動,致使腸道運動障礙和分泌。引起腸道發生完全或不完全阻塞。本病多發于新捕進的豪豬中,因豪豬剛從野生環境遷入小飼養池內,環境改變,活動量減少,代謝機能下降,很容易產生便秘。
2,治療
往豪豬直腸內滴入數滴植物油,或者石蠟和溫水。灌服5%硫酸鈉或硫酸鎂。飲用5%人工鹽水。
可內服果導片。用9%葡萄糖鹽水灌腸,使糞便軟化再助以腹下按摩加壓,糞便取可排出。此外,也可用肥皂灌腸,或喂人工鹽2.5豪克,療效也較好?蓳∏檩p施行外科手術。
三,豪豬刺的作用與功效
1,豪豬刺泡酒
【功能主治】能清熱解毒、通經活絡、行氣、固腎澀精、催乳,用于心氣痛、皮膚瘙癢、頭皮屑、夜間多尿、夜間多夢、遺精、早泄、缺乳、化瘀止痛、風濕、腰腿痛等。
【材料選擇】豪豬刺6根(最好選用長江系中華豪豬刺,治療可加量)、高度白酒(50度以上)一斤。
【制作方法】
(1)取6根豪豬刺,洗凈,晾干備用。
(2)取鐵鍋一口(最好是平底鍋)。燒熱,放入豪豬刺(可以剪斷),不斷翻攪,直至金黃。
(3)然后把豪豬刺裝入瓶中,倒入高度白酒(可反復浸泡3次)。
(4)浸泡7天以上,每天搖晃一次。
(5)每天飲用1兩。
注:把豪豬刺碳化研磨成粉,浸泡之后和酒一起飲用,效果更佳,不會飲酒者亦可用茶代替,皮膚瘙癢可同時用粉末涂抹后洗浴,30根豪豬刺可浸泡一壇酒(20斤左右)。
2,豪豬刺磨粉
【功能主治】能清熱解毒、行氣、化瘀止痛、止血生肌、去火潤肺、滋陰養顏、軟化血管、腰骨痛、胃疼痛、治反胃、味甘、消化不良,咽喉炎、牙痛、痔瘡、惡瘡等。
【制作方法】
(1)取9根洗凈晾干后的豪豬刺,在灶火上燒枯至黑色(或剪斷后反復煎炒過性),研磨成粉。
(2)清熱解毒、行氣、化瘀止痛、軟化血管、腰腿痛等伴白開水每天服用3根豪豬刺量,分三餐,飯后半小時后服用,3天一個療程。
(3)胃疼痛、消化不良等取1-2根刺量伴蜂蜜,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服用,7天一個療程。
(4)咽喉炎、牙痛、痔瘡、惡瘡等取1-2根量伴生茶籽油或生鴨蛋清,每天睡覺前半小時服用,牙痛含服,痔瘡、惡瘡同時可以外敷,7天一個療程。
(5)止血生肌等可將豪豬刺粉末直接涂抹傷口,同時也可以內服。
3,豪豬刺煮水或泡茶
【功能主治】能清熱解毒、行氣、化瘀止痛、滋陰養顏、固腎澀精、催乳、軟化血管、降血壓、治反胃、胃疼痛、味甘、消化不良、利大小便,對皮膚過敏、夜間多尿、多夢、遺精、早泄、缺乳、腰腿痛、胃痛、咽喉炎、牙痛、面部生瘡、痔瘡有一定療效。
【制作方法】①將洗凈晾干后的6根豪豬刺放入150-250克冷水中熬湯(可反復熬湯三次),每天睡覺前半小時服用。②按“豪豬刺泡酒”中介紹的方法,將炒好后的豪豬刺直接泡開水5分鐘以上,每次1-2根刺量,可反復浸泡飲用,隔天換新豪豬刺。
4,性狀功能
【采收和儲藏】捕殺后,拔取皮上的棘刺。
【原形態】豪豬,為一種大型嚙齒動物。體長約65c。身被長而硬的棘刺。額到頸背部中央有一條白色縱紋;四肢、腹部之刺短小而軟,呈棕色,臀部棘長。尾甚短。全身棕褐色。棘刺一般呈紡外向錘形,中空,乳白色,中是間1/3為淺褐色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環境:棲息于山坡、草地或密林中洞居,以草根、竹筍、野果為食。
【資源分布】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以陜西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,毛刺長短不一,后部和臀部的刺長20-40cm,或更長,直徑5-7mm,長紡錘形,表面乳白色,中間1/3處有一段呈淺褐色或黑褐色,末端黑色,質硬,斷面中空。頭、頸和肩部的刺較短,但項背中央及前肩的刺末端白色。腹面和四肢的刺更短。氣微。
【性味】味苦;性平。
【歸經】脾;胃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行氣止痛;解毒消腫。主心胃氣痛;乳蛾;瘡腫;皮膚過敏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燒存性研末,6-10g。外用:適量,燒炭研末撒或吹喉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陸川本草》:行氣,止心氣痛。